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

法國生活?

昨天晚上,頭暈到想死...
躺在DN的床上,胡謅亂聊,無釐頭的問了一句:「妳覺得我改讀社會學好不好?」

「妳瘋了阿!妳已經讀書那麼多年,妳說,妳接下來還要再花八年十年的時間過這種日子?整天待著,也不和朋友出去玩,家庭主婦的夢想什麼時候才能實現?就只有考量自己的興趣。也不好好享受在法國的生活...妳有想過社會學讀完對妳有什麼用嗎?」

「有,或者沒有。我也不知道。在妳看來,我應該馬上回台灣嗎?」

「....我之前兩年,都好好認真的把握每一分每一秒,努力的玩,享受法國。妳卻都只有待著...妳只是想要拿到學位,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讀什麼...」

「...............」
(我錯了,我不應該問一個年紀比我小的人,這個問題。不過她的觀點,另ㄧ方面也代表著其他人對我的觀點。我應該為此尋找理出一段合適的回應方式。)

開始思考,我的生活形態的問題,開始思考她的觀點:
1. 我的生活形態:只想快點把法文讀完,拿了博士學位之後回台灣,找個人嫁了。開始我的家庭主婦生活。

支撐論點:金錢有限,我只是需要拿到學位,之後就要在巴黎生活。等到巴黎生活之後,才是真正留學生活的開始。目前處於放逐生活,我只是逃離台灣罷了。

2. 她認為,在法國應該:享受、體驗法國。參加很多活動、到處去遊覽觀光、認識很多法國朋友。

支撐論點:這才是對的人生。積極向上的。

Q1: 為什麼我不認為我應該去參加很多活動,經歷她所謂的體驗法國?
A1: 因為我的目標,就那麼明顯的在前方:就是申請上巴黎的博士班。Poitiers的藝文活動,參與 、體驗...。比起當一個觀眾,我更愛觀察這些舉辦人、參與者、表演者,思考為什麼這些策展人會這麼想,思考為什麼觀眾會想要參與。我覺得我該做的事情,是去認識這個地方。知道它的歷史意義。交朋友,這種東西是隨緣,哪天,我想要出門,我想要遇到某人,自然而然的,我就會遇到了。與其將有限的生命放置在花花綠綠的人間。我更喜歡自己靜靜的待在家裡,閱讀我愛的Blog,喝著我愛的咖啡。

觀光旅遊,如果是觀光景點,我喜歡慢慢體會那個地方成為觀光景點的理由。鐵塔之所以建立,在巴黎的浪漫氣氛當中,的確是突兀,但是卻因為那特殊的造型幅度,緩和了鋼鐵的僵硬。慢慢的,融入巴黎的景觀當中。

酒莊,我願和懂得品酒的人一同前往。除了欣賞美酒、果園,我更喜歡享受品酒的人的滿足感。

城堡區,等我做足了準備。閱讀了相關資料。一間一間城堡,體驗當初它所建立出的生活形態。

享受體驗完法國之後呢?
回到國內,找到工作,嫁人。

讀了博士班,運用更多的資源,去參與研討會,認識非丁丁的人物。
目的:認識非丁丁的人物。欣賞人間大師的大作。

其實現在的我,根本不覺得自己在國外。我只覺得自己被關起來了,閉關當中。
如果我明天就要死了,我現在會做什麼?我還是會做我現在在做的事情。

那我到底要不要讀社會學呀?
其實比起社會學,我更喜歡南懷瑾的書。

沒有留言: